白蚁防治中心
地址: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西大道150号
网址:www.jghbgs.com
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 白蚁家族大起底
白蚁家族大起底
白蚁家族种类繁多,不同种类的白蚁在形态、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上各有特点。了解常见白蚁的种类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它们的危害,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。下面,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白蚁种类。
台湾乳白蚁:入侵界的 “狠角色”
台湾乳白蚁,又称家白蚁,是一种很具破坏力的白蚁种类,也是著名的害虫。它原产于中国古北区,后凭借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扩散能力,成功入侵多地区。
这种白蚁是土木两栖性昆虫,喜欢在温暖、潮湿的环境中生活。它们的巢群规模庞大,一个成熟的巢群中可能包含数百万只白蚁。台湾乳白蚁的蚁巢十分复杂,由主巢和多个副巢组成,主巢一般位于地下或建筑物内部,结构坚固,由土粒、白蚁粪便和唾液黏合而成;副巢则分布在主巢周围,与主巢通过蚁道相连。蚁巢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,包括王室、菌圃、蚁路等,宛如一座地下宫殿。
从虫体形态上看,台湾乳白蚁的有翅成虫体长约 7.5 - 8.5 毫米,头背面深黄褐色,胸、腹背面褐黄色,触角 19 - 21 节,翅微淡黄色,前翅鳞大于后翅鳞。兵蚁体长 5.3 - 5.9 毫米,头呈浅黄色,椭圆形,触角浅黄色,14 - 16 节,上颚黑褐色,镰刀形,在御敌时,能从囟孔分泌出黏稠的乳酸液体,这也是它们被称为乳白蚁的原因。工蚁体长 5.0 - 5.4 毫米,头微黄,触角 15 节,上颚端部有 3 枚齿。
台湾乳白蚁的食性广泛,主要以木材和其他含有纤维素的材料为食,纸张、纸板等也在它们的食谱之上。它们还会攻击非纤维素材料,像石膏、塑料、沥青和软金属薄片(铅或铜)等,通过这些材料来寻找食物和水分。在觅食时,它们会沿着墙壁、地板等建筑结构中的缝隙和孔洞,开辟出一条条隐蔽的蚁路,悄无声息地破坏建筑物的结构。据统计,在美国,台湾乳白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,而在我国,它也是破坏房屋建筑较严重的白蚁之一。
黑胸散白蚁:难缠的 “分散游击者”
黑胸散白蚁属土木两栖性白蚁,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北方的部分地区,如北京、天津、西安等地。它们的群体较小且分散,通常不会构筑大型的蚁巢,而是散居于有树根和腐木的地下,或者在土壤和木材中穿筑孔道,蚁后和蚁王就居住在这些较为宽敞的孔道内。
黑胸散白蚁的兵蚁头部近长方形,坚硬,呈淡黄色,两侧仅后部略宽,长颚呈 “S” 形,上唇近三角形,顶端钝。有翅成虫的头、胸皆为黑色,腹部颜色稍淡,触角、腿节及翅黑褐色,股节以下暗黄色,全身都有较为密集的毛。
这种白蚁的适应性很强,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相对不那么苛刻,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。它们的繁殖速度较快,每年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是羽化期,羽化后当天即分飞完毕,大量有翅成虫会在此时成群飞离巢穴,落地后雌雄配对,建立新的种群。这一时期也是它们扩散和传播的高峰期,一旦环境适宜,新的蚁群就会迅速发展壮大。
黑胸散白蚁的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,它们常常从木材的内部开始蛀蚀,逐渐破坏木材的结构。由于它们的群体分散,很难一次性彻底消灭,这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。它们对房屋的门框、窗框、楼板等木制构件危害严重,还会对桥梁、电缆、书籍档案等含纤维素的制品造成损害。在一些老旧房屋中,常常能看到被黑胸散白蚁蛀蚀得千疮百孔的木质结构,这些受损的结构不仅影响了房屋的美观,还严重威胁到了居住者的安全。
黄胸散白蚁:小群体大危害
黄胸散白蚁在我国分布也较为广泛,北达吉林,南到海南均有它们的踪迹。这种白蚁属于土木两栖性群居害虫,蚁巢结构简单,群体规模较小,一般一个群体的数量不超过 1000 头,通常只有数百头集中在一处为害。它们的蚁巢通常位于树根附近、潮湿的浅土层或者木结构的潮湿、腐朽部分,既能在木材中营巢,又能在土壤中筑巢。
从形态上看,黄胸散白蚁的兵蚁头部呈黄褐色长方形,两侧近平行,上颚紫褐色,呈军刀状,触角 16 节。有翅成虫的头为栗褐色,圆形而稍长,触角 16 - 17 节,前胸背板灰黄色,翅呈浅灰褐色。
每年 2 月,当气温逐渐升高,工蚁便开始出巢取食,一直持续到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,5 月至 6 月、9 月至 10 月是它们的为害高峰期。在取食过程中,它们会沿着木材的纹理蛀蚀,形成一条条细小的蚁道,这些蚁道相互连通,如同迷宫一般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木材内部被蛀空,而外表却可能看起来完好无损,只有在仔细检查时,才能发现木材表面的细小孔洞和蚁道痕迹。
黄胸散白蚁不仅会危害房屋建筑的木构件,还会对树木根部、篱笆、木船、仓库储藏品等造成损害。在一些果园和林区,常常能看到被黄胸散白蚁侵害的树木,这些树木生长不良,易断折,严重时甚至会整株死亡,给农业和林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。
黑翅土白蚁:堤坝的 “隐藏杀手”
黑翅土白蚁是一种土栖性白蚁,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,是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,但当其出现在堤坝等水利设施中时,却会成为巨大的隐患。它们在地下筑巢,巢体结构复杂,成熟蚁巢由主巢和多个菌圃组成,主巢一般位于地下较深的位置,深度可达数米。巢内有完善的通风、排水系统,以及众多的蚁道和腔室,宛如一个地下城市。
黑翅土白蚁的兵蚁头部暗黄色,呈卵圆形,上颚镰刀状,触角 16 - 17 节,腹淡黄色至灰白色。有翅成虫的头为圆形,背面黑褐色,腹面棕黄色,触角 19 节,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 “十” 字形斑,胸、腹的背面为黑褐色,头部和腹部的腹面为棕黄色,翅黑褐色,长且大。
每年 4 - 6 月,是黑翅土白蚁的分飞季节,有翅成虫会在傍晚时分,天气闷热或雨中进行分飞。它们从巢穴中涌出,在空中飞舞,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新的巢穴。分飞后的成虫配对成功后,便会钻入地下,开始建立新的蚁巢。随着蚁群的不断发展壮大,蚁巢也会逐渐扩大和复杂化。
黑翅土白蚁对堤坝的危害很大,它们在堤坝内筑巢、挖洞,形成的蚁道纵横交错,有的甚至贯穿堤坝的内外坡。当汛期水位上涨时,水流会顺着蚁道进入堤坝内部,导致堤坝出现渗水、管涌、跌窝等险情,严重威胁堤坝的安全。一旦堤坝决口,将会引发洪水泛滥,给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灾难。除了堤坝,它们还会危害林木及建筑物的木构件,对生态环境和建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。
Copyright@ www.jghbgs.com | 地址: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西大道150号
备案号:苏ICP备2023050218号-4